Friday, January 27, 2006
接着吃
来美国这么多年,直到最近两三年才开始体会在这里吃饭的好处。刚来的几年,因为自己或别人的原因,盯牢几家破旧中餐馆不放,找碗可口的面条都是难题。下了狠心,不管东南的西北的,只要找得到材料和菜谱,撸起袖子便下了厨房。一下午炖一只猪蹄子,一天包一锅包子,甚至花过三天时间用最简陋的工具做出了十多张凉皮。当年每晚三菜一汤,一荤一素一对半,一周不重样的锻炼,现在已经大半用不上了。冰箱里面最荤的东西,是包饺子才用的虾皮。
DC种族混杂,年轻人比较多,餐馆一般都会标明哪国风味,上菜则量少花样多,而且比较照顾素食者。我在地铁站被人塞过一本DC素食指南,厚厚的小册子,还是偏vegan的,把鸡蛋牛奶都列到致命病毒一类,连我都觉得离谱。不过对我倒是好消息,以前在休斯敦,进了美国馆子,只有沙拉一条是活路,冷气又开得狠,冻得浑身鸡皮疙瘩,边抖边吃,人家以为我恨到咬牙切齿。
开始到处找东西吃是在上一个公司。离开了中国人多的再上一个公司,中午办公室里再闻不到各色的炒菜味和蘸饺子的醋蒜味,跟同事出去的次数也多了许多。这才渐渐感觉到我能吃的地方原来并不是那么有限。说起来,最早喜欢的地方是Potbelly,香软的面包夹了蔬菜奶酪淋上酱汁,吃起来满手满嘴黏乎乎,刚好吃饱,一只三明治只卖三块多,实在是午餐最佳选择。好吃又便宜的属墨西哥风味,Chipotle的Burrito实实在在,米饭豆子蔬菜酸奶guacamole和cheese塞到要爆出来,Baja Fresh则是另辟一个salsa台,爱吃多少拿多少。
到了现在这公司,有了一位类似北京胡同串子的同事,知道DC大大小小饭馆以及各种掌故,会告诉我们某条小街某个地方有哪一国风味的饭馆。有一些中餐馆甚至都是听他说了才知道。不过他总是美国人,对中餐的要求跟我不一样,但跟他们一起去吃饭,每次都是走出牢笼似的,即使食物一般般,也总能尽兴而归,回味无穷。
今天中午去的一家叫Amsterdam Falafel Shop,在Adams Morgan,荷兰人开的中东味饭馆。半自助式,柜台里小生在屋里还戴着墨镜,异常兴奋地给我们讲东西怎么吃。他给一个pita饼,饼的一半已经撕开成口袋,里面装了两个炸得外脆里软的falafel球,柜台上摆了将近20样东西,红红绿绿,全是素的,喜欢什么就往袋子里装。我大概装了十样东西,大勺辣椒,更大勺的hummus,直到袋子将近包不住才罢手。同事阿树比我还要贪,吃到最后袋子没了菜还一堆。十分痛快。下午都要下班了还在回味,可见威力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